a generic blog
Sunday, March 27, 2005
  二十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
1978年:
1.谈恋爱。此前整整十年,年轻人公开的约会被视为是可耻和堕落,他们只能用谈工作为由进行地下活动,情书的开头一定要称呼某某同志,结尾也一定是革命的敬礼,但在这一年,爱情开始与阶级感情稍稍分开,恋人们手拉着手逛公园,轧马路,恋爱终于还给它本来的目。

2.《望乡》,这部原名《山打根八号妓院》的日本电影对国人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反响程度竟达到了北京电视台转播市民代表座谈会实况的地步。有人说:还可以有色情场面更浓厚的镜。

3.烫个“鸡窝”最时髦。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8年6月8日:虽然单调的灰色蓝色衣服仍然是标准的服装,但是妇女开始涌向百货商店,从有限的供应品 种种选购衣料。在城市,新时兴的卷发和电烫发型(这些长期以来都被斥为资产阶级和西方的影响)北京排队最长的地方是理发店。

4.在街头出 现寥寥几个外国人就必遭围观的年代,伟大的动摇了这个东方大国数十年的整齐划一和单调乏味。游唱歌手艾敬在她的《艳粉街》里记录了这一幕:有一天一个长头 发的大哥哥在艳粉街中走过,他的喇叭裤时髦又特别他因此惹了祸,被街道的大妈押送他游街,他的裤子已经扯破,尊严已剥落,脸上的表情难捉摸。

1979年:
5.1.第一个电视商业广告。幸福可乐广告于3月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2.可口可乐。可口可乐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建交重新进入中国市场。

6.硬派小生和他的板寸。《追捕》中高仓健凭着硬汉形象把充斥中国荧屏的奶油小生们(以唐国强为代表)打入冷宫。此后经常听见寻找男子汉的呼声:留着披肩长发,穿着皮靴,外表清纯,内心如火的真由美成了中国男青年第一代的梦中情人.

7.《跟我学》(FOLLOW ME)掀起了第一次全民学外语的高潮

8.公共场所出现裸女画。北京新机场大楼的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出现全裸的女性画像,要不是画的是少数民族,还略带抽象,估计有人恨不能立即把画家袁运生当作高级流氓送进秦城监狱。谁都得佩服北京人的精神,那么远的机场,能走得动的一半儿都去看了。

9.一吻定江山。《大众电影》作为当时唯一一本有彩页的娱乐杂志,在第5期的封底刊登了英国电影《水晶鞋和玫瑰》的接吻剧照,一个读者愤怒的给编辑部写了封信提出抗议:“社会主义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是拥抱和接吻吗?”这一诘问引起不少人的共
鸣。

10.第一次时装秀。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亲率12名法国姑娘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进行了一场时装表演。

1980年:
11.穿白色紧身衣的男子。上海芭蕾舞学校在湖南演出时,当地观众对舞台上出现身穿白色紧身衣的青年男子十分惊讶,在他们看来,这仅次于完全裸体。落幕时,一个很生气的干部打破了静默,他突然喊道:“这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

12.西服出租。英国《卫报》1980年4月14日报道,上海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有一块牌子,写着“这里出租西服”,这迎合了人们喜欢穿外国衣服照相的爱好。橱窗还陈列着一些白色结婚纱照。但是,有一张照片旁边贴了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口号:“为了革命,只生一个孩子。”

13.麦克哈里斯旋风。电影《佐罗》的观众达到创纪录的7000万人次。但这一年最火的是《大西洋底来的人》的主人公麦克哈里斯,据说当时某单位评选先进典型, 有的选票上竟填写了“麦克哈里斯”的大名。他的“麦克镜”可以写入未来的中国服饰史,游泳池里多了一种泳姿—麦克式。这部电视剧还使一项健身运动风靡全 国,那就是飞盘。

14.新《婚姻法》和独生子女政策。离婚的必要条件被修改为: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并经调解无效。中国人终于认识到“爱情灵魂”。

15.偶像时代来临 :文 革后的第一代青年偶像在这一年诞生,他们是:邓丽君,刘文正,罗大佑。“歌星”一次替换了“歌唱家”和“唱歌的”。《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 草”。罗大佑1979年创作的《童年》举国传唱。紧跟着是《光阴的故事》、《恋曲1990》、《你的样子》、《滚滚红尘》、《明天会更好》等.

1981年:
16.女排夺冠。时隔22年后,女排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随后写就的光荣,女排姑娘成为大众偶像。

17.侦探小说。中国第一部推理小说《刑警队长》在上海出版,首印20万册,很快销售一空。

18.好人和坏人并不见得泾渭分明。这是《加里森敢死队》的功劳。由流氓和罪犯组成的特工队在打击德国鬼子的任务中,显示了一种西方生活方式的魅力,成了叛逆的教材。

19.剃光头和学武风。《少林寺》有人看了5遍,甚至18遍。离家出走到少林寺拜师学艺的孩子不在少数,男孩子都梦想成为武僧。

20.琼瑶:《窗外》、《聚散两依依》、《梦的衣裳》、《在水一方》…….18年后琼瑶卷土重来,《还珠》系列再次风靡神州。琼瑶是惟一能“毒害”3代青少年的华人女作家。

1982年:
21.走上神坛的山口百惠。《血疑》是山口百惠成为中国的超级偶像,满大街“幸子衫”,“幸子头”、“光夫衫”、“大岛茂包”不仅让个体户赚个钵满盆满,也让中国大众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名人效应”。

22.电视版的“狮子王”。日本动画片《森林大帝》开播,讲述了小狮子雷欧成长的故事。《森林大帝》标志着中国广告业进入新时代。日本广告商提供动画片,可在节目进行30分钟后插播1分钟商业广告。

23.《武松》。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国产电视剧。

24.军装复苏。街头上重又出现穿草绿色的旧军装和布鞋,挎军用包的年轻人。

25.牛仔裤。伴随着打工潮开始流行.

26.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中,一个面目清秀的小伙子一个人夺得共7个项目中的6枚金牌,这在体操史上尚属首次,他的名字—李宁,被收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里。

27.美女封面。鉴于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有妇联干部提出:“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并指责出版社侮辱妇女。

28.精神污染。电视、电影、戏剧追求“完全商品化”,为个人和小团体牟利。如很多城镇大量上演旧剧、旧曲、宣扬封建迷信。出版界胡乱编造之风盛行,有些人借写科幻小说之名,行宣传鬼魂、色情之实.一些青年追求腐朽生活方式,嗜好裸女相片、色情录像带和黄色读物.

29.《排球女将》。小鹿纯子展示“流星赶月”的发球和“晴空霹雳”的扣杀时,中国女排正进入鼎盛时期。街上流行“纯子头”。

30.锅盖头。第一部在内地播放的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黄元申和梁小龙剪的那种前面有刘海,后面长及脖子的发型流行于年轻人中。

31.第一个变性人。著名外科专家王大玫教授主刀,张克莎成为中国首例变性人。

32.摩托车。最初引进的摩托车款是CJ70。1994年太子车成了时尚象征之一。

33.沙发。普遍进入家庭,尤其是转角沙发。

34.春节联欢晚会风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马季、姜昆、王景愚、刘小庆主持的春节联欢晚会。王景愚绕着桌子“吃鸡”,李谷一连唱了“乡恋”等7首歌曲,虽然当时多数人看的都是黑白电视,但一点也不影响晚会效果。春节晚会从此成为大年夜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同时也造就了无数艺人的大红大紫

1984年:
35.健美操。在中国出现了健美操热,健美操的独特之处是,把太极拳和现代舞蹈结合起来。在西欧风格的广播体操中,吸取了“踢腿”和“出拳”这些中国武术动作。

36.《我的中国心》。当年春节晚会推出的香港歌星张明敏红遍南北,特别是他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成为除国歌外,中国人都会唱的歌曲。

37.第一次公开招聘模特儿。中央美院等10所艺术院校在《北京晚报》上联合刊登启事,为美术系公开招聘模特儿,吸引了171个报名者,大多数人是待业青年。有些报名者不敢告诉父母,要求不公开名字。

38.西式快餐。合众国际社1984年2月19日电,中国的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开张,这是唐老鸭带动的食品革命。除了汉堡包之外,还出售热狗、油炸食品、榨鸡、冰激淋卷、煎薄饼和份饭。

39.录像厅。比比皆是,很多人沉迷于这里播放的港台片和好莱坞盗版片。

40.新中国成立后共有3次下海经商浪潮,分别发生在1984年、1987年和1993年。1984年那一拨,多数是靠继承海外遗产、留洋打工、倒腾紧缺商品、 甚至包括部分靠辛勤劳动先“富”起来的人群,也就是银行账户上存有十几二十万的人群,俗称“食利阶层”,他们过着悠闲、富足的生活,成为当时社会羡慕的对 象。那个年代最受欢迎的职业排序依次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厨师……..最后才是科学家、医生、教师。“修大脑的不如剃头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 的”,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1985年:
41.西方流行乐队首次在中国演出。英国“威猛”乐队在北京、广州的演出轰动一时,北京的门票是5块一张,相当于普通中国人半个礼拜的工资,黄牛票卖到了25元/张。

42.彩电村。***1985年2月17日电,在中国,目前有一个象征富裕的新词,那就是“彩电村”。这种村庄里的每户人家都有一台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已经过时了。这个国家的第一个“彩电村”在北京郊区的平谷县。中国只有20万台。

43.高尔夫球合法化。长期以来被视为资产阶级娱乐活动的高尔夫球和保龄球被正式承认威赛项目。

44.中国模特儿首次登上法国T型台.

45.上海滩。周润发主演的《上海滩》开播。从一个学生到黑道枭雄的演变突破了内地作品的题材禁忌,而江湖、爱恨、快意恩仇的主题至今仍未过时。许文强头戴礼帽、西装革履,白围巾轻拭鼻尖的派头倾倒无数少女。

46.第一次“性学热”。阮芳赋的《性知识手册》和吴阶平的《性医学》出版。“陈世美”和“第三者插足”,变成“婚外恋”,接着“情人”的说法出现。“上床”变 成“性生活”,然后又变成“做爱”。官方使用的“色情淫秽录像”一词,被叫做“毛片儿”。北京处级以上的作家抢购洁本《金瓶梅》,只印1000套,删去了 19610字。

47.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它第一次谈到了性压抑的问题。一个因右派而入狱,另一个因作风问题被劳改。两个人在劳动的麦田里避开看守做了半个小时的夫妻,再见面时已是8年以后。里有大量描写偷窥、做爱和通奸的情节小说。

1986年:
48.朦胧诗。创造并统治这一时代的有3个人:北岛、顾城和舒婷。

49.奔驰开进中国。梅塞德斯—奔驰(中国)有限公司成立。

50.比基尼。第四届全国健美比赛在深圳举行。比基尼女孩在台上的竞技,遭到一通口诛笔伐。

51.到处都是桌球。连路边小吃店或小修车厂都放置桌球共顾客娱乐。

52.崔健和中国摇滚的崛起:“为何你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1987年:
53.艾滋病恐怖症。共同社1987年8月13日电:在饭店服务员、导游人员等涉外旅游工作人员中,艾滋病恐怖症正在扩大,卫生部门正在竭尽全力普及正确的艾滋病知识。

54.霹雳舞。美国电影《霹雳舞》上映后,“太空步”开始席卷内地,是当时最酷的舞蹈。

55.肯德基。11月12日肯德基北京前门设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

56.一切从“大哥大”开始。摩托罗拉首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开始向国人推销模拟移动电话(俗称“大哥大”).

57.游戏厅。从都市向乡村蔓延。

58.费翔铸就第一批追星族。混血儿的外貌和奔放的舞姿在冬天点燃大火,从此,崇拜明星现象逐渐成为都市文化的主流。第一批追星族出现了。

1988年:
59.《红高粱》。这部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张艺谋和他所属的第5代导演日渐活跃。

60.“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作为呈堂证供。”《神探亨特》使这句英美法系中的名言路人皆知。

61.少儿不宜。电影《寡妇村》中出现露脐装和“想男人”的主题被列为首部“少儿不宜”。

62.那英亮相。以一曲西北风《山沟沟》成名。早年,她多模仿苏芮,《山不转水转》使她名动神州,奠定了她内地歌坛“大姐大”地位。

63.宝洁。宝洁带着飘柔、舒肤佳等产品来了,它掀起了到外资公司工作的欲望。

64.王朔年。他 创造的“我是流氓我怕谁”、“过把瘾就死”、“千万别把我当人”、“一点正经没有”等语录,已成为坊间的日常用语。从纯情篇的《空中小姐》、《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动物凶猛》到谐谑篇的《顽主》、《一点正经没有》、《谁比谁傻多少》、到后来的《无知者无畏》、《美人赠我蒙汗药》,王朔旗帜鲜明的民间 语言风格,影响了一代人说话和写字的表达方式.    

65.港台明星引进年:大批台湾歌星的盒带正式引进,形成自邓丽君以来第二次港台歌曲输入的高潮。王杰、童安格、姜育恒、张雨生、千百惠、小虎队、红唇族、谭咏麟、梅艳芳等港台歌星风靡一时。

66.王菲出道。正式闯荡歌坛时,她还是那个叫“王靖雯”的女孩,模仿邓丽君。然而,当她使用“王菲”一名后,就变成了流行风向标,从熊猫眼、蝴蝶妆到晒伤妆,无一不令人惊艳。

67.席慕容热。那时年轻人有两件大事:背英语、背席慕容的诗。

68.宫廷风.

1990年:
69.麦当劳登陆,大人、小孩都想潇洒一回.

70.“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围城》使婚姻关系变得耐人寻味而复杂,钱老先生展示了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难题。

71.第一部国产肥皂剧。《渴望》是知青时代最后的回光返照。刘慧芳和宋大成深入人心

72.“毛泽东热”和“红太阳热”。1970年代和1980年代截然不同。

73.夜总会。在深圳、广州出现。

1991年:
74.内衣外穿。麦当娜使这种风尚行销全球。几年后,无肩装、露脐装在中国出现。

75.呼啦圈。呼啦圈全**动,是当时最普及的运动器材

76.卡拉OK。这种自娱自唱至今仍是很多人的休闲首选。

77.性脱离爱情婚姻。1980年代我们唾弃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现在却有了“傍大款”和“养小蜜”,还有比比皆是的“包二奶”

78.传呼机。又叫BP机。先是数字传呼,等到中文传呼机出现,年轻人喜欢用它来传递情话。

79.金大侠称雄。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浙江宁海人,1955年开始发表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神话诞生了,接着《雪山飞狐》导致洛阳纸贵, 而《射雕英雄传》被视为“天书”,奠定了金庸新派武侠小说一代宗师地位,时年,金爷仅34岁。1960年代他又写作了《笑傲江湖》、《鹿鼎记》等作品。 1972年金庸封了笔。

1992年:
80.炒股。全民炒股从此开始,潘虹主演的《股疯》反映了举国的疯狂。

81.流行语:“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82.洋酒。6月,轩尼斯XO再次打入中国市场。

83.“讨个说法”。8月31日首映的《秋菊打官司》,令秋菊(巩俐主演)的一句话成为现今打官司者的口头禅。

84.方便面。台湾顶新集团销售康师傅方便面,这种速食食品成了家庭必备。

85.足球俱乐部制。第一个洋教头施拉普纳来了,第一代国产足球明星高峰,郝海东等崛起。

86.第一本时尚杂志 8月《时尚》杂志创刊。

87.出国就为了给老外刷盘子?出国热中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开播。声称不演电视剧的姜文扮演男主角王启明,王姬出演阿春。

88.最大的商业化民间外语学校 北京新东方外语学校成立。

1994年 :
89.第一部进口大片 11月12日《亡命天涯》首映,主演哈里森·福特。

90.诺基亚接通中国第一个GSM移动电话。

91.宝马在北京设立第一个代表处。国人“开奔驰、做宝马”的财富大梦想由此起步。

92.超市革命。3月26日,马来西亚零售商百盛进入中国,超市出现了。第二年,家乐福和普尔斯马特等蜂涌而至,将超市演变成国人最喜欢的购物场所,先是柜台式超市,然后仓库式的大超市也来了。

1995年:
93.全民奔小康.

94.正版大片强势进入。这一年,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实的谎言》和汤姆·汉克斯的《阿甘正传》引人注目。成龙的《红番区》是首部在全球华人区同步上映的贺岁片。

95.恭喜发财” 最流行的祝福,1998年由“身体健康”取代。

1996年 :
96.5月,第一家网吧威盖特在上海出现.

97.搜狐网问世。8月,著名的尼葛洛庞帝的弟子张朝阳创办了这家网站.

98.刘罗锅。李保田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吸引了大批观众。同该剧一同蹿红的还有王刚演的和绅。此后,王刚几乎包揽了所有和绅的角色。

99.男人弱“性”?性生活里,女性的期望值开始超过男性,不是处女已不受歧视。壮阳药泛滥。

1997年
100.MBA(工商管理学硕士)成抢手货.

101.飞黄”的收视高潮。6月1日,柯受良驾三菱车飞越黄河被电视台现场直播,吸引了众多国人收看。

102.美女都爱穿凉拖。拖鞋本是家居和澡堂里的专利,但大街上出现了趿着五颜六色的凉拖鞋的年轻女性,它们大多以透明塑料和真皮制成。

103.香港回归。7月1日,香港地区终于重回国人手中。

104.《泰坦尼克号》赚走国人1.04亿和无数眼泪.

1999年:
105.星战迷大饱眼福.

106.第一部国产偶像电视剧。受日韩剧影响,继前一年张扬执导青春偶像电影《爱情麻辣烫》并创下3000万票房收入后,《将爱情进行到底》正式拉开了炒作国产青春偶像的序幕。

107.1999年9月9日。在整个20世纪再也找不出比这个日子更合适结婚的了,本着天长地久的美好愿意,中国婚龄男女有相当一部分都选择了这一天结婚。

2000年
108.MP3逐渐替代CD机成为年轻人喜欢的音乐播放器。

109.爸爸”掀起驭金热。《富爸爸,穷爸爸》讲述一个真实故事。作者罗伯特·清崎的亲生父亲和朋友的父亲对金钱的看法截然不同,这使他对金钱产生了兴趣,最终他接受了朋友的父亲,即,富爸爸的建议:让金钱成为他的奴隶,让金钱为他工作——清崎变成了极富传奇色彩的投资家。

110.哈里·波特光临。10月6日,哈里·波特系列丛书中文版之《哈里·波特与魔法石》、《哈里·波特与密室》、《哈里·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在全国上市。出版商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版3册书共印了60万本,创下第一版印数的最高记录。

111.宽带。宽带成为热闹话题,通过宽带可从网上快速下载音乐和电影的诱惑,吊足不少青年人的胃口

112.龙子龙女批发出世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or, bookmark dump
ah-san: homepage
Photologue
enlightenment, conversations, random thoughts
excursions of the mind
Bloglines
View my complete profile

ARCHIVES
March 2000 / December 2004 / March 2005 / April 2005 / May 2005 / June 2005 / July 2005 / August 2005 / September 2005 / October 2005 / November 2005 / December 2005 / January 2006 / February 2006 / March 2006 / April 2006 / May 2006 / June 2006 / July 2006 / August 2006 / September 2006 / October 2006 / January 2007 /

My Photo
Name:
Location: Los Angeles, California

a gentle awakener, a ready believer, a private citizen, a romantic dreamer, a tranquil idealist, an aspiring musician, a natural philosopher, a compulsive photographer, a latent poet, a wandering reader, a dreamy romantic, a practicing scientist, a ubiquitous thinker, a (no longer) lone traveler, a pensive writer, ...

Powered by Blogger eXTReMe Tracker